名片设计中的出血位指的是设计师在制作名片时,为了保证最终印刷品在裁切时不会出现白边或者内容被裁切的情况,需要在设计文件中增加一定尺寸的出血边。
出血位通常需要增加3-5mm的边距,使得设计文件的尺寸比最终出版物的尺寸要大。这样一来,在印刷后进行裁切时,就能够保证内容不会被裁切或者出现不完整的情况,从而得到一张完美的名片。
为什么要使用出血位?出血位的作用有几个方面:
1. 保证内容完整:当设计文件与最终裁切尺寸一致时,由于印刷过程中可能存在微小偏差,导致最终裁切时部分内容被切掉。通过增加出血位,可以确保设计中的所有元素都能够完整地呈现在最终的名片上,避免了内容被裁切的情况。
2. 避免白边出现:当设计文件的尺寸小于最终裁切尺寸时,印刷厂家为了保证最终输出的图像不会有缺失,会将设计文件放置在打印纸上并进行裁切。这样一来,就可能会出现白边的情况。通过增加出血位,可以避免白边的出现,让名片看起来更加美观。
3. 提供额外的空间:出血位可以提供额外的空间,用于处理不同颜色的背景或者图片。在设计名片时,有些设计师可能会将背景延伸到出血位,使其充满整张名片。这样一来,即使最终裁切时存在微小的偏差,也不会影响背景的连续性。
对于印刷厂家来说,制作名片时需要根据出血位进行裁切,因此设计文件中的出血位信息是十分重要的。在制作名片时,设计师需要确认出血位的大小及位置,确保设计文件中的内容都能够包含在出血位之内。
要确认出血位的大小及位置,可以参考以下步骤:
1. 确定最终裁切尺寸:首先,需要和印刷厂家确认最终名片的尺寸。通常,名片的尺寸是标准的,比如85mm x 55mm。根据最终裁切尺寸,可以计算出需要增加的出血位大小。
2. 增加出血位:在设计文件中,在最终裁切尺寸的基础上,根据需要增加的出血位大小,增加一个边距。
3. 留意重要内容:在增加出血位时,需要留意重要内容的位置,确保它们不会被裁切。通常,重要内容应该与最终裁切线的距离大于出血位的大小。
4. 导出设计文件:在完成设计时,需要将设计文件导出为适合印刷的文件格式,如PDF。在导出文件时,需要保证出血位的存在,并将出血位的信息包含在导出的文件中。
总之,出血位在名片设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,可以保证最终印刷品的完整性和美观性。设计师需要在设计文件中增加适当大小的出血位,并将其包含在最终的文件中,以供印刷厂家进行裁切操作。